筒糉
成語(Idiom):筒糉(tǒng zōng)
發音(Pronunciation):tóng z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虛有其表,外表看似美好,實際上內里空虛無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筒糉原指糧食貯存容器,外表看似飽滿,實際上空空如也。后來引申為比喻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有實質,實際上卻空洞無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貶義,形容人或事物表面上看起來很好,實際上沒有內涵、沒有實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記載,戰國時期,衛國有個名叫趙勝的人,他的家境貧寒,但卻非常懂得做表面文章。有一次,他做了一個空心的筒糉,外表刷得非常漂亮,而里面卻是空的。當時人們看到這個筒糉都被其外表所迷惑,認為它一定能裝滿糧食。后來,人們用“筒糉”來比喻表面看起來好像很有實質,實際上卻是空洞無物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詞為“筒糉”,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看起來很有才華,但實際上是個筒糉。
2. 這個項目看起來很有前景,但實際上是個筒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這個成語。想象一個看起來很飽滿的筒糉,但當你拿起來搖晃一下,發現里面是空的,沒有東西。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表面相反的成語,如“表里如一”、“實事求是”等,來幫助理解和區分不同成語的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看起來很友善,但實際上是個筒糉,經常欺負別人。
2. 初中生:這個游戲廣告看起來很刺激,但實際上是個筒糉,玩起來一點都不好玩。
3. 高中生:這個政治家表面上看起來很正直,實際上是個筒糉,經常說一套做一套。
4. 大學生:這個公司的宣傳很夸張,但實際上是個筒糉,產品質量很差。
5. 成年人:這個人表面上看起來很有錢,實際上是個筒糉,欠了很多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