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鹿
基本解釋
象聲詞。《廣雅·釋器》:“繀車謂之厤鹿。” 王念孫 疏證:“《方言》:繀車, 趙 魏 之間謂之轣轆車……‘轣轆’與‘厤鹿’同。”按,歷鹿,同“厤鹿”,車輪聲,亦以象類似之聲。 漢 王延壽 《王孫賦》:“踡菟蹲而狗踞,聲歷鹿而喔咿。” 金 元好問 《送吳子英之官東橋且為解嘲》詩:“柴車歷鹿送君東,萬古書生蹭蹬中。”
成語(Idiom):歷鹿
發音(Pronunciation):lì l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事物經歷了漫長的時間或經過多次努力后,才能達到理想的狀態或目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歷鹿一詞由兩個字組成,歷表示經歷,鹿表示鹿角。鹿角是鹿的一種特征,它們在成長過程中會不斷脫落再重新生長,因此象征著時間的推移。歷鹿這個成語引申為事物經歷了漫長的時間或經過多次努力后才能達到理想的狀態或目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歷鹿常用于描述一個人或事物經過反復努力、不斷積累后取得成功的過程。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經過多年的學習和實踐,最終成為專家;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項目經過多次失敗和改進后最終取得成功;還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后成為行業的領導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歷鹿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荀子·勸學》一文中。荀子是中國戰國時期的一位著名哲學家,他在這篇文章中用歷鹿來比喻學習的過程。他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吾未見好學而久矣。今也,久矣!猶不及古之學者也。‘‘古之學者為己’,意思是古代的學者為了自己的修養和提高而努力學習;‘‘今之學者為人’,意思是現代的學者為了造福人民、為社會做出貢獻而努力學習。荀子以歷鹿喻學,表示學習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需要經歷時間的積累和不斷的努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歷鹿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磨礪,他終于歷鹿成為一名優秀的律師。
2. 這個項目歷鹿了多次失敗和改進,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將歷鹿的發音“lì lù”與“歷史錄”進行聯想。歷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經過時間的積累和不斷的努力才能記錄下來,與歷鹿的含義相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功成名就”、“百折不撓”等,了解更多有關努力、奮斗和成功的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好好讀書,歷鹿成為一名科學家。
2. 初中生:只有經歷歷鹿,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
3. 高中生:我要努力學習,歷鹿成為一名頂尖的大學教授。
4. 大學生:只有經過歷鹿,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5. 成年人:經過歷鹿的努力,他終于實現了自己的事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