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更
基本解釋
[釋義]
(動)舊時巡夜人每到一更便敲鑼、打梆子等報時。
[構成]
動賓式:打|更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sound the night watches
詳細解釋
◎ 打更 dǎgēng
[sound the night watches;patrol the streets at night and announce the watches] 舊時打梆子或敲鑼巡夜報時(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
舊時夜間每到一更,巡夜的人打梆子或敲鑼報時。 宋 楊萬里 《不寐》詩:“深山五鼓鷄吹角,落月一窗鵝打更。”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內監·內臣罪譴》:“內臣得罪……發 南海子 常川打更,則示意殺之,十無一存者矣。” 張天翼 《新生》:“什么地方在那里打更,一下一下的梆聲仿佛敲到了他的心臟上。”
成語(Idiom):打更(dǎ gēng)
發音(Pronunciation):dǎ g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夜間巡邏,守衛城市安寧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打更是古代社會的一種制度,城市中設有更夫,負責巡邏、守夜,維護社會治安。打更成語的含義引申為守護、維護社會安寧的人或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警察、保安、消防員等維護社會治安和安全的人員,也可用于形容關注社會安危、維護社會公共秩序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打更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晉書·衛瓘傳》中,說的是衛瓘任職洛陽城的更夫,負責巡邏守夜。后來,打更逐漸成為守護城市安寧的人的代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警察是城市的打更,保護市民的安全。
2. 這個社區的打更人員非常負責,每天都巡邏到深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打更”聯想為夜晚巡邏的人,或者想象一個守夜的人在敲打著警鐘,提醒大家保持安全。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中國傳統社會的巡夜制度和守夜人員的工作內容,以及現代社會各種維護社會安寧的職業。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的爸爸是學校的打更,每天都幫助老師維護學校的秩序。
初中生:警察叔叔是城市的打更,他們保護我們的安全。
高中生:社會的打更不僅是警察,還有很多志愿者和公益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