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蠟
基本解釋
唐 韓翃 《寒食》詩:“春城舞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 漢 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謂寒食節宮中鉆新火燃燭,以賜貴戚近臣,然后傳之于民。 明 張煌言 《清明感懷》詩:“傳蠟祗成前代事,藏煙何意異時名。”參見“ 傳火 ”。
成語(Idiom):傳蠟
發音(Pronunciation):chuán l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傳遞蠟燭之意,比喻傳承和傳播知識、技藝或思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傳蠟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傳”意為傳遞、傳承,第二個字“蠟”指蠟燭。傳蠟的含義是指通過傳遞蠟燭來傳承知識、技藝或思想。這個成語比喻人們將自己所擁有的知識、技能或思想傳遞給后人,使其得以繼承和發揚光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傳蠟可以用來形容老師傳授知識給學生,父母傳承家族傳統給子女,前輩傳授經驗給后輩等等。在教育、文化、藝術等領域,傳蠟都是一個常用的形容詞,用來強調傳承與傳播的重要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傳蠟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個傳說。相傳有一位名叫孔融的學者,他年輕時非常聰明,但是過早地去世了。在他臨終前,他將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傳給了自己的弟弟孔毅,用了一個特殊的方式。孔融點燃了一支蠟燭,讓蠟燭一直燃燒到他去世,然后將這支燃燒過的蠟燭交給了孔毅。這個故事成為了“傳蠟”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傳蠟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動詞是“傳”,賓語是“蠟”。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老師用心傳蠟,學生們都受益匪淺。
2. 父母傳蠟的過程中,不僅要傳授技能,更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
3. 這位藝術家將自己多年的經驗傳蠟給了年輕的學徒。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傳授知識如傳蠟燭”來記憶這個成語。將“傳蠟”的意思和傳遞蠟燭的形象聯系在一起,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文化和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例如“傳經送寶”、“傳花接龍”等等,以擴展自己的詞匯量和文化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每天都在傳蠟,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知識。
2. 初中生:我們學校舉辦了一場傳蠟比賽,讓我們展示自己的才藝和技能。
3. 高中生:老師用自己的經驗傳蠟給我們,幫助我們更好地備考高考。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要學會傳蠟,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傳給其他同學,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