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旄
成語(Idiom):采旄
發音(Pronunciation):cǎi m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行動中采取謹慎小心的態度,不敢大意或魯莽行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采旄是由“采”和“旄”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采,意為小心、謹慎;旄,古代帝王行進時所使用的一種儀仗,象征著威嚴和莊重。采旄的意思是像帝王行進時那樣小心謹慎,不敢大意或魯莽行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采旄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做事時非常小心謹慎,不敢輕易決策或行動的情況。比如,在處理重要事件、面對危險或不確定的情況時,我們可以用采旄來形容一個人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項羽在攻打楚國時,曾經遇到了楚國的太子,他一開始并不知道太子的身份,但他采取了非常小心謹慎的態度,不敢大意對待。后來才知道太子的真實身份,因此他的謹慎小心得到了肯定。這個故事被后人用來形容一個人在處理事情時小心謹慎的態度,從而形成了成語“采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做決策時,我們要采旄行事,不能輕易決斷。
2. 他在處理問題時總是采旄小心,不敢魯莽行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采摘毛”,表示在采摘水果時要小心翼翼,不要弄壞或弄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謹慎小心相關的成語,如“小心翼翼”、“謹小慎微”。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媽媽叮囑我去超市買東西時,我采旄地走路,生怕東西掉了。
2. 初中生:考試前,老師告訴我們要采旄作答,不能草率。
3. 高中生:在選擇大學專業時,我采旄地考慮了很多因素,最終做出了決定。
4. 大學生:在找工作時,我會采旄地準備面試,以確保自己給出最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