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扎
基本解釋
[釋義]
(動)駐扎。
[構成]
并列式:屯+扎
[例句]
部隊屯扎在此地。(作謂語)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station (troops); quarter
詳細解釋
◎ 屯扎 túnzhā
(1) [station(troops)]∶駐扎,安置
把他的部隊屯扎在一座小山上
(2) [quarter(troops)]∶提供住宿或掩蔽部;尤指指定部隊駐扎地點
安置他的士兵屯扎在居民家中
見“ 屯扎 ”。
亦作“ 屯紥 ”。亦作“ 屯扎 ”。駐扎。《三國演義》第一百回:“ 魏 兵苦雨,不能屯扎,因此回去,正好乘勢追之。”《古今小說·吳保安棄家贖友》:“ 李蒙 心中大疑,傳令暫退平衍處屯扎,一面尋覓土人,訪問路徑。”《東周列國志》第五三回:“ 王 自引大軍,往 株林 進發,卻留公子 嬰齊 一軍,屯扎城中。”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關于停戰的清方檔案》:“請妥為布置,分起分路即退在百里外,擇地屯紥。”
成語(Idiom):屯扎(tún zhā)
發音(Pronunciation):tún zh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駐扎、屯兵。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屯扎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屯意為駐扎、屯兵,扎意為集中、安置。屯扎的含義是指軍隊或部隊駐扎、集結在某個地方,為后續行動做準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屯扎一詞常用于形容軍隊集結、駐扎的情景。也可以用于比喻其他人或事物集中在一起,做好準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屯扎一詞最初來源于軍事領域,用來描述軍隊集結、駐扎的情況。在古代戰爭中,屯扎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策略,可以集結兵力,保持穩定,為后續行動做好準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屯扎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屯”和“扎”。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軍隊已經在邊境地區屯扎,隨時準備出發。
2. 這個城市正在屯扎大量的醫療資源,應對疫情的擴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屯扎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軍隊駐扎在一個地方,集結兵力,做好準備,這樣就能夠記住屯扎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軍事相關的成語,如“集結”、“布陣”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軍隊在山上屯扎,準備守衛國家。
2. 初中生(13-15歲):戰爭爆發后,雙方軍隊紛紛屯扎在邊境地區。
3. 高中生(16-18歲):為了應對突發事件,政府決定在城市周邊屯扎大量的救援隊伍。
4. 大學生及以上:經過長時間的屯扎,軍隊終于準備好發起進攻,打破敵人的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