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言
基本解釋
謂言談從容不迫;言辭迂緩。《后漢書·劉陶傳》:“臣聞事之急者不能安言,心之痛者不能緩聲·” 宋 王安石 《秘閣校理張君墓志銘》:“又能為吏,當官有所守,嶷嶷必得其意。然平居安言徐視易狎,若無能者。”
成語(Idiom):安言(ān yán)
發音(Pronunciation):ān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安靜地說話,不言不語,保持沉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指在特定的情況下,保持安靜,不說話或者保持沉默的行為。這個成語強調了在某些場合下,保持安靜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見于教育、工作、家庭等場合。例如,當老師在上課時,學生應該安言,不打擾其他人的學習;在工作場合,當上級在開會時,員工應該安言,不打斷會議進行;在家庭中,當父母在討論重要事情時,孩子應該安言,不插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項羽和劉邦之間的一次對話。當劉邦問項羽是否能夠安靜地聽他說話時,項羽回答說:“安言”(即保持沉默)。這個故事中的“安言”被后人引申為“安靜地說話”或者“保持沉默”的意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表示保持安靜,不言不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考試的時候,同學們都應該安言,不傳遞答案。
2. 在重要的會議上,我們應該安言,認真聽取領導的發言。
3. 孩子們在圖書館里要安言,不大聲喧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安言”拆分為“安”和“言”,“安”表示安靜、平靜,“言”表示說話。通過將這兩個字聯系在一起,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與沉默、安靜相關的成語,如“沉默寡言”、“閉口不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上課的時候,我們要安言,不說話,認真聽老師講課。
2. 初中生:在考試的時候,我們要安言,不抄襲,保持誠實。
3. 高中生:在班會上,我們要安言,不打斷老師的發言,聽取領導的指示。
4. 大學生:在討論會上,我們要安言,不爭論,尊重他人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