訐首
基本解釋
出首告訐。 明 馬從聘 《諫停抄沒疏》:“由是自內以推之外,凡挾仇訐首者,悉宜停免;望風扳報者,俱與開除。”
成語(Idiom):訐首
發音(Pronunciation):jié sh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訐訕、誹謗等手段攻擊別人的首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訐首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訐”意為訐訕、誹謗,指用惡意的言辭詆毀他人;“首”指的是首領、領導人。訐首這個成語形容以訐訕、誹謗等手段攻擊別人的首領,暗指攻擊首領來達到某種目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訐首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貶義的場合,用來形容某人通過攻擊領導人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或者用來批評某人不顧大局、不尊重領導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訐首一詞最早見于《戰國策·齊策四·楊孟詐病訐首》,故事講述了齊國大夫楊孟為了誣陷齊國國君,故意制造病情,然后趁機訐訕國君的故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訐首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利用訐首的手段,試圖破壞上司的聲譽。
2. 這位政治家經常使用訐首的手法來攻擊對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訐首”拆分為“訐”和“首”兩個字,然后聯想“訐”字的發音與“詆毀”相近,再將“首”字與“領導人”聯想在一起,從而記憶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成語相關的故事和例句,可以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一個同學總是用訐首的方式來欺負別人。
初中生:這位學生利用訐首的手段來攻擊班級的班長,導致班級關系緊張。
高中生:政治家在競選期間經常使用訐首的手法來攻擊對手,爭取選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