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曝骨履腸 (bào gǔ lǚ cháng)
發音(Pronunciation):bào gǔ lǚ ch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非常貧困,饑寒交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曝骨履腸意為骨頭都暴露在外面,連腸子都能看見,形容人非常貧困,沒有衣物和食物,饑寒交迫,生活極度艱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極度貧困的生活環境,可以用來描述某人生活困苦或處境悲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詩經·小雅·鹿鳴之什·鹿鳴》:“曝骨履腸,言采其蓮。”這句詩描繪了一個貧窮的人的形象,暴露的骨頭和外露的腸子形象生動地表達了貧困的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曝(bào)、骨(gǔ)、履(lǚ)、腸(cháng)。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家境貧困,生活過得曝骨履腸。
2. 那個受災區的人們饑寒交迫,生活如曝骨履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曝骨履腸”與貧困、饑寒交迫等形容詞聯系在一起,形象地描繪出一個人生活困苦的形象,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貧困、艱難相似的成語,如“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看到了一個曝骨履腸的乞丐,心里很難過。
2. 初中生:在歷史課上,我們學到了曝骨履腸的農民起義。
3. 高中生: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曝骨履腸的革命者的故事。
4. 大學生:他在艱苦的環境下努力學習,過著曝骨履腸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