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歳
基本解釋
(1).千年,年代久遠。《荀子·非相》:“欲觀千歲,則數今日;欲知億萬,則審一二。” 南朝 梁 劉峻 《辯命論》:“朝秀晨終,龜鵠千歲,年之殊也。” 宋 蘇軾 《三槐堂銘》:“貫四時閲千歲而不改者,其天定也。”
(2).古人祝壽之詞。《詩·魯頌·閟宮》:“萬有千歲,眉壽無有害。”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於是 范蠡 與 越王 俱起為 吳王 壽,其辭曰:‘下臣 勾踐 從小臣 范蠡 奉觴上千歲之壽。’”
(3).封建時代臣下對王公、太子、皇后等的尊稱。《警世通言·金明池吳清逢愛愛》:“唱一個嬌滴滴的曲兒,舞一個妖媚媚的破兒,搊一個緊颼颼的箏兒,道一個甜甜嫩嫩的千歲兒。”《再生緣》第三一回:“娘娘千歲坐中宮,干父干娘妾侍從。”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囯·太平禮制》:“天王詔令:王世子,臣下呼稱幼主萬歲;第三子,臣下呼稱王三殿下千歲。”
(4).即千歲樹。《太平御覽》卷九六○引 晉 袁山松 《宜都山川記》:“ 佷山 有異木,人無見其朽者。其名曰千歲,葉似棗,色似桑,冬夏青貞,強少節目。”
成語(Idiom):千歲
發音(Pronunciation):qiān su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經歷了千辛萬苦、千難萬險而得以長壽、長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千歲是由“千”和“歲”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千”表示很多,指數量多;“歲”表示年歲、年齡。千歲一詞原本用來形容人的年紀已經很大,已經活到了千年。后來,這個成語引申為形容人或事物經歷了千辛萬苦、千難萬險而得以長壽、長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千歲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經歷了許多艱難困苦,卻能夠堅持下來并取得成功。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企業經歷了多次危機,但最終依然發展壯大;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經歷了許多挫折和困難,卻依然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五年》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千乘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君主非常聰明而且有遠見。他經歷了很多戰爭和困難,但最終帶領國家走向了繁榮和富強。因此,人們用“千乘千歲”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經歷了許多困難,卻能夠長壽、長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公司經歷了許多困難,但最終取得了千歲。
2. 她的事業經歷了千辛萬苦,才有今天的成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千”字和“歲”字形象化,例如想象一個人活到了千年,或者想象一個人經歷了千辛萬苦才能長壽。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千歲”相關的成語,例如“千鈞一發”、“千瘡百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雖然小明在學習上遇到了很多困難,但他經過努力終于取得了千歲。
2. 初中生:這個電視劇的主人公經歷了許多挫折和艱難,但最終獲得了千歲。
3. 高中生:這個國家經歷了許多戰爭和困難,但最終走向了千歲。
4. 大學生:我相信只要我堅持努力,我的夢想也能夠取得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