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膠
基本解釋
古時一種制造優質墨的方法。制墨時用膠乳同煙粉混合,凝固而成。墨質堅硬,書寫有光澤,經久不變。 宋 何薳 《春渚紀聞·漆煙對膠》:“﹝ 沉珪 ﹞每云: 韋仲將 法,止用五兩之膠,至 李氏 渡 江 ,始用對膠,而祕不傳,為可恨。一日,與 張處厚 於 居彥實 家造墨,而出灰池失早,墨皆斷裂。 彥實 以所用墨料精佳,惜不忍棄,遂蒸浸以出故膠,再以新膠和之,墨成,其堅如玉石。因悟對膠法,每視煙料而煎膠,膠成和煤,無一滴多寡也。故其墨銘云‘ 沉珪 對膠,十年如石,一點如漆’者,此最佳者也。”參閱 宋 米芾 《墨史》卷上、 宋 張淏 《云谷雜記·王象先作畫》。
成語(Idiom):對膠
發音(Pronunciation):duì ji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互相抵觸、爭執不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對膠的含義是指雙方互相爭吵、爭執不休,無法達成共識或解決問題。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雙方意見不合,爭論激烈,無法達成共同的意見或協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對膠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描述雙方爭吵、爭執不休的情況。可以用在各種場合,例如工作中的合作伙伴無法達成一致意見,家庭成員在決定某個事情上意見不合,或者朋友之間發生爭吵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對膠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種膠合物。在古代,人們使用膠合物來粘合東西,使其固定在一起。當兩個物體被膠水粘在一起時,它們將無法分離。由此,人們將雙方爭吵、爭執不休的情況比喻為兩個物體被膠水粘在一起,無法分離,形成了對膠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對膠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對”是動詞,表示互相;“膠”是名詞,表示膠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對膠了一整天,最終還是沒有達成任何共識。
2. 兩個政治家在會議上對膠,爭論了很久都沒有結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對膠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兩個人被膠水粘在一起,無法分離,表示他們爭吵、爭執不休。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對膠相關的成語,例如對罵、對答、對立等,可以幫助擴展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的朋友對膠了一整天,因為我們在游戲中意見不合。
2. 初中生:老師給我們分組討論問題,但是我和我的同桌對膠了很久,因為我們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看法。
3. 高中生:我和我的姐姐在選擇大學專業的問題上對膠了很久,因為我們有不同的興趣和職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