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簪
基本解釋
《韓詩外傳》卷九:“ 孔子 出游 少源 之野。有婦人中澤而哭,其音甚哀。 孔子 怪之,使弟子問焉。曰:‘夫人何哭之哀?’婦人曰:‘鄉者刈蓍薪而亡吾蓍簪,吾是以哀也。’弟子曰:‘刈蓍薪而亡蓍簪,有何悲焉?’婦人曰:‘非傷亡簪也,吾所以悲者,蓋不忘故也。’”后因以“亡簪”為懷念故舊的典故。 晉 陸機 《演連珠》之四十:“ 江 漢 之君,悲其墜屨; 少原 之婦,哭其亡簪。” 宋 黃庭堅 《追憶予泊舟西江事次韻》:“往事刻舟求墜劍,懷人揮淚著亡簪。”
成語(Idiom):亡簪(wáng zān)
發音(Pronunciation):wáng z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失去了頭上的簪子,比喻失去了地位或榮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亡簪是由“亡”和“簪”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亡,意為失去、喪失;簪,意為佩戴在頭上的飾物。亡簪比喻失去了原本的地位、尊嚴或榮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失去地位、尊嚴或榮譽的情況。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因某種原因失去了原本的權力、地位或榮譽,感到非常沮喪和無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亡簪的故事并不多見,但從字面上可以看出,這個成語的起源與古代的宮廷文化有關。在古代中國,簪子是一種貴族或顯貴人物佩戴在頭上的飾物,代表著地位和尊嚴。因此,失去了頭上的簪子就意味著失去了原本的地位和尊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亡簪由兩個字組成,是一個形容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丑聞曝光,一夜之間亡簪了。
2. 這位政府官員因為貪污腐敗,最終亡簪落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亡簪”與失去地位或尊嚴的情景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比如,想象一個人的頭上原本佩戴著華麗的簪子,但突然失去了簪子,臉上露出沮喪的表情,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地位、尊嚴相關的成語,如“失寵”、“失勢”等。同時,也可以了解古代宮廷文化中關于簪子的用途和象征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爸爸因為工作失誤被開除了,他感到亡簪了。
2. 初中生:這位明星因為丑聞曝光,一夜之間亡簪了,再也沒有人愿意和他合作了。
3. 高中生:這位學生曾經是學校的學霸,但因為考試作弊被開除,從此亡簪落馬。
4. 大學生:這位政府官員因為貪污腐敗,最終亡簪了,成為了社會的恥笑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