蠆尾
成語(Idiom):蠆尾(chè wěi)
發音(Pronunciation):chè wě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蟲子的尾巴,比喻事物的最后一部分或末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蠆尾”來源于古代寓言故事《蠆與蜂》,故事中描述了一只蝎子和一只蜜蜂的故事。故事中,蝎子一直想吃掉蜜蜂,但蜜蜂總是飛得太高,蝎子無法捉到。最后,蝎子想到一個辦法,它爬到蜜蜂的尾巴上,蜜蜂不知道蝎子的存在,繼續飛行。當蜜蜂飛到樹上時,蝎子才露出真面目,威脅蜜蜂要吃掉它。這個故事告訴人們,有些人或事物表面上看起來無害,但實際上可能隱藏著危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最后一部分或末尾,也可用于比喻某些人或事物表面上看起來無害,實際上卻隱藏著危險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蠆尾”的故事源自古代寓言故事《蠆與蜂》。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計劃的成功與否,關鍵就在于最后的蠆尾。
2. 他在交易中總是喜歡把重要的信息留到最后,真是個蠆尾之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記憶蟲子的尾巴,來聯想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只蝎子隱藏在蜜蜂的尾巴上,突然出現,給人帶來意外的危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蠆尾相關的成語,如“蠆螫(chè shè)”、“蠆臂(chè bì)”等。這些成語都是通過比喻來形容事物的最后部分或末尾。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把作業的最后一頁忘記寫了,真是個蠆尾。
2. 初中生:這個故事一直懸念不斷,到最后才揭曉真相,真是個蠆尾的結局。
3. 高中生:那個人表面上看起來很友善,但實際上卻是個蠆尾之人,要小心對待。
4. 大學生:在做項目的最后階段,我們需要特別注意蠆尾的風險,以確保項目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