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斷
基本解釋
審理判決。 樊增祥 《批郭春稟詞》:“著靜候覆集訊斷,勿庸嘵凟。”
成語(Idiom):訊斷
發音(Pronunciation):xùn du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根據線索或證據作出判斷和決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訊斷是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訊指的是偵查、調查,斷指的是判斷、決斷。訊斷的意思是通過偵查和調查,根據線索或證據作出判斷和決斷。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訊斷常用于描述警察、法官、律師等職業在處理案件時的能力。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問題時,能夠準確地作出判斷和決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訊斷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董仲舒傳》中。據說,董仲舒是西漢時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他非常重視偵查和調查,認為只有通過充分的偵查和調查,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和決斷。因此,訊斷這個成語就以他為名,形容人們在處理問題時應該注重偵查和調查,不能憑空臆斷。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訊斷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動詞是“訊”,意為偵查、調查;賓語是“斷”,意為判斷、決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警察通過詳細的偵查和調查,最終訊斷出了兇手的身份。
2. 律師在庭審中憑借訊斷的能力,成功駁斥了對方的指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訊斷這個成語與偵查和判斷聯系起來,用于幫助記憶。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位警察,在進行偵查和調查之后,根據線索和證據作出準確的判斷和決斷。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訊斷相關的成語,如“審時度勢”、“明察秋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通過觀察我們的表現,能夠訊斷我們是否在上課認真聽講。
2. 初中生:我通過觀察同學們的表情和舉止,訊斷出他們對這個問題的態度。
3. 高中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我們需要通過訊斷,找到解題的關鍵步驟。
4. 大學生:在進行科研實驗時,我們需要進行充分的訊斷,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