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吏
基本解釋
鄉中官吏;鄉中吏員。《周禮·地官·鄉大夫》:“正月之吉,受教灋於司徒,退而頒之於其鄉吏。”《漢書·酷吏傳·尹賞》:“乃部戶曹掾史,與鄉吏、亭長、里正、父老、伍人,雜舉 長安 中輕薄少年惡子……悉籍記之。”
成語(Idiom):鄉吏(xiāng lì)
發音(Pronunciation):xiāng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鄉村擔任官職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鄉吏一詞由兩個部分組成,鄉和吏。鄉是指鄉村,吏是指官員。鄉吏原指在鄉村擔任官職的人,后來也泛指任何地方的官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鄉吏一詞常用于描述鄉村中的官員,也可以用來形容官員的地位低下或者能力有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鄉吏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社會。在封建社會中,鄉村是地方政權的基本單位,鄉吏是鄉村中的官員。鄉吏的地位通常比較低下,他們的工作主要是處理一些基層事務,如農田管理、納稅等。由于鄉吏的地位低微,他們往往受到上級官員的壓迫和欺負,因此鄉吏一詞也常用來形容官員的地位低下或者能力有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鄉吏屬于形容詞加名詞的結構,表示對官員地位低下或者能力有限的形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是個鄉吏,但是他的能力卻不容小覷。
2. 這個地方的鄉吏很貪污,一直受到村民的投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鄉村官員”、“地位低下”、“能力有限”等概念進行關聯來記憶鄉吏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官制和鄉村社會的組織結構,以及官員的職責和權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是個鄉吏,每天都要處理很多村民的事情。
2. 初中生:鄉吏在我們村里的地位不高,大家都不太尊重他們。
3. 高中生:鄉吏的能力和素質決定了他們能否勝任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