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鐃
成語(Idiom):鳴鐃(míng láo)
發音(Pronunciation):míng l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鳴動銅鈴,喧鬧熱鬧。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聲音喧鬧,熱鬧非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場面喧鬧、熱鬧的情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曾經說過:“鳴琴而弗鳴,鳴鐃而不應,無異于鳴床之于鳩。”意思是說,彈奏琴時琴聲不響,敲打銅鈴時鈴聲不響,就像躺在床上鴿子也不鳴叫一樣。這個典故形象地描述了聲音不響亮的情況。后來,人們將“鳴鐃”作為一個成語,用來形容聲音喧鬧、熱鬧的場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節日的廟會上人聲鼎沸,熱鬧非凡,真是鳴鐃一片。
2. 學校操場上的運動會上,觀眾的歡呼聲、運動員的吶喊聲,整個場面鳴鐃喧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鳴鐃”與喧鬧、熱鬧的場面聯系在一起,形成記憶的印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意思的成語,如“鳴金收兵”、“鳴鑼開道”等,進一步豐富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慶祝活動上,大家都在高聲歡笑,整個場面鳴鐃喧天。
2. 初中生:演唱會上,歌迷們的吶喊聲和掌聲如潮水般涌來,現場鳴鐃喧天。
3. 高中生:游行隊伍經過街道時,鑼鼓喧天、口號聲震耳欲聾,整個城市鳴鐃喧鬧。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