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閭
基本解釋
郡邑鄉里。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親族稱其孝友,邦閭歸其信義。” 晉 陶潛 《詠貧士》之五:“至德冠邦閭,清節映 西關 。” 逯欽立 校注:“冠邦閭,為本郡本村之冠,指 袁安 。”
成語(Idiom):邦閭
發音(Pronunciation):bāng lǘ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或家族的安定和繁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邦閭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邦指國家,閭指家族。邦閭表示國家或家族的安定和繁榮,也可以用來形容國家或家族的治理能力強大,社會秩序良好。這個成語強調了國家或家族的統一和穩定,以及人民的幸福和安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邦閭常用于描述一個國家或家族的繁榮和安定,可以用于夸獎一個國家或家族的治理能力和社會秩序,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家庭幸福和穩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邦閭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是一部古代史書。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當時中國分為多個小國,經常發生戰爭和內亂。有一次,齊國的國君孟嘗君在國內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國家治理能力大大增強,社會秩序得到了恢復。孟嘗君的改革成功后,他對國家的繁榮和安定感到非常自豪,就用邦閭來形容自己的國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邦閭是由兩個單字組成的成語,邦和閭都是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邦閭十分繁榮,人民生活幸福安寧。
2. 他的家庭邦閭穩定,夫妻恩愛,子女孝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邦閭拆分為邦和閭兩個字來記憶。邦可以理解為國家,閭可以理解為家族,兩個字一起表示國家或家族的安定和繁榮。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國家或家族繁榮和安定相關的成語,如“國泰民安”、“豐衣足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家庭邦閭非常幸福,爸爸媽媽常常一起陪我玩。
2. 初中生:我們的國家邦閭繁榮昌盛,人民生活越來越好。
3. 高中生:那個家族的邦閭世代相傳,家族成員團結一心,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