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侶
成語(Idiom):行侶
發音(Pronunciation):xíng lǚ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同行的伙伴或同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行侶是由“行”和“侶”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行”指同行、同路,“侶”指伴侶、同伴。行侶的基本含義是指同行的伙伴或同伴,表示一起行走、共同經歷的關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行侶主要用于形容同行的人,特別是在旅途中相互陪伴、互相幫助的伙伴關系。這個成語可以用于描述朋友之間的關系,也可以用于形容同事、同學之間的互助合作關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行侶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故事講述了項羽和劉邦兩位英雄在戰國時期爭霸天下的故事。在一次戰斗中,劉邦被困在敵人的包圍圈中,項羽冒著生命危險去救援劉邦,最終成功將劉邦救出,兩人成為了互相扶持的行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行侶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動詞“行”和名詞“侶”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是多年的行侶,一起去過許多地方。
2. 在困難的時候,真正的朋友會成為你的行侶。
3. 這個項目的成功離不開團隊成員之間的行侶精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行侶記憶成“行路的伙伴”,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更多類似的成語,如“同舟共濟”、“患難與共”等,這些成語都與合作、互助有關。
2. 學習相關的詞語和短語,如“同行者”、“伙伴”、“合作”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和我的好朋友是行侶,一起上學、一起玩耍。
2. 初中生:在學校的集體活動中,我們都要發揚行侶精神,互相幫助、互相支持。
3. 高中生:參加志愿者活動時,我們成為了行侶,一起為社區服務、為他人付出。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