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弦
基本解釋
亦作“ 韋絃 ”。 《韓非子·觀行》:“ 西門豹 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 董安于 之性緩,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餘補不足,以長續短之謂明主。”后因以“韋弦”比喻外界的啟迪和教益。用以警戒、規勸。《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夷雅之體,無待韋弦。” 李善 注:“韋,皮繩,喻緩也;弦,弓弦,喻急也……言 王公 平雅之性,無待此韋弦以成也。” 唐 楊炯 《后周宇文彪神道碑》:“公為中正,佩以韋絃。” 明 唐順之 《與白伯倫主事》:“是帶也,非特表屢世往還之情,亦以著古人韋弦之義。”
成語(Idiom):韋弦(wéi xián)
發音(Pronunciation):wéi x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琴弦不調,音樂不和諧。比喻言行不正,不協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韋弦的意思是琴弦不調,音樂不和諧。這個成語比喻言行不正,不協調,缺乏和諧統一的意思。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用韋弦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不一致,或者是一個團體、組織或社會的各個方面不協調,缺乏統一目標和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韋弦這個成語在日常口語中使用較少,多用于書面語和較正式的場合,通常用來批評或形容一些不和諧的事物或行為。比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團隊內部各個成員之間缺乏合作,各自為政;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政府或組織內部各個部門之間不協調,相互推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韋弦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音樂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韋弦的音樂家,他擅長演奏古琴。有一天,他在演奏時,琴弦突然脫落,結果音樂不再和諧。后來,人們就用“韋弦”來比喻言行不正,不協調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韋弦”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韋”和“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團隊內部韋弦,沒有一個人愿意合作。
2. 這部電影的劇情韋弦,觀眾們不太喜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韋弦”與不和諧的音樂聯想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音樂家在演奏時,琴弦突然脫落,音樂變得不和諧,從而聯想到“韋弦”表示不協調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與和諧、協調相關的成語,如“和諧共處”、“和衷共濟”等,可以幫助加深對“韋弦”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樂隊表演因為一位成員的離開而韋弦了。
2. 初中生:班級里的合作項目因為同學們不配合而韋弦了。
3. 高中生:政府各部門之間的溝通不暢,導致政策執行韋弦。
4. 大學生:公司的內部管理不協調,導致業務發展韋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