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恠
成語(Idiom):鬼恠
發音(Pronunciation):guǐ j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異常惡劣、可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鬼恠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鬼”指的是鬼神,表示邪惡、可怕;“恠”表示殘忍、兇狠。鬼恠形容人或事物的惡劣程度超出尋常,令人感到非常可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鬼恠一般用來形容人的行為或事物的性質極其惡劣、殘忍、可怕。可以用來形容邪惡的人物、令人害怕的事件、殘忍的行為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十一年》中記載了一個故事,當時齊國的公子重耳被楚國囚禁,楚國國君楚莊王對待他非常殘忍,讓人感到十分恐懼。于是人們用“鬼恠”來形容楚莊王的行為,意指他的殘暴可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鬼恠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惡人的手段真是鬼恠,讓人聞風喪膽。
2. 那個兇狠的狗一看就是一只鬼恠的動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鬼魂惡狠狠地撲向你,讓你感到非常可怕和恐懼,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鬼恠”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鬼恠是一個形容詞短語,可以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惡劣程度。在學習其他成語時,可以注意其中的形容詞短語,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那只黑貓的眼神好鬼恠,嚇到了我。
初中生:這個電影里的惡人表現得太鬼恠了,讓人覺得恐怖。
高中生:這個社會上有些人的行為真是鬼恠,應該受到法律的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