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典
基本解釋
《尚書》中《堯典》、《舜典》的合稱?!渡袝颉贰?少昊 、 顓頊 、 高辛 、 唐 、 虞 之書,謂五典” 唐 孔穎達 疏:“今《堯典》《舜典》,是二帝‘二典’。”《宋史·太祖紀三》:“晚好讀書,嘗讀‘二典’,嘆曰:‘ 堯 、 舜 之罪四兇,止從投竄,何近代法網之密乎!’” 宋 陸游 《雜感》詩:“士生誦‘二典’,恍若生 唐 虞 ?!?/p>
成語(Idiom):二典(èr diǎn)
發音(Pronunciation):ér d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行為言語極其莊重、嚴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二典源自于《易經》中的“二氣”和“二德”,指的是人的行為和言語要極其莊重、嚴肅,體現出高尚的品質和道德準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正式場合或者嚴肅的環境中,用來形容人的言行莊重而嚴肅,不敢有絲毫的輕浮或不正經。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自于古代的禮儀文化,用來形容官員在行使職責時要莊重、嚴肅,嚴格遵守法紀和道德準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二典是由“二”和“典”兩個字組成的,其中“二”表示“兩個”、“雙重”,“典”表示“法律規范”、“準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重要的會議上,領導的發言總是二典而莊重。
2. 她的儀態舉止總是二典,給人一種莊重的感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正式場合中,舉止莊重而莊重地演講,形象地展示了二典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禮儀和道德準則,了解古代官員的行為規范和禮儀儀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教室里講課時總是二典莊重,讓我們很受教育。
2. 初中生:在學校的頒獎典禮上,學生代表發表的演講都是二典莊重的。
3. 高中生:在模擬聯合國大會上,代表們的言行舉止都應該是二典的,體現出國家的形象和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