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鷄壺
基本解釋
古代飲器。又名雞首壺。多系青瓷器。盤口有銴,壺嘴為雞首形,故名。流行于 晉 唐 時期。
成語(Idiom):天鷄壺 (tiān jī hú)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jī h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才出眾、非常聰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鷄壺,古時候是一種用來飲酒的容器,形狀像雞一樣。成語“天鷄壺”比喻人才出眾、非常聰明,能力非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才出眾、聰明過人的人,也可以用來贊美他人的智慧和才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有這樣一個故事:昭公問魯國的智者魯班:“何以知人賢愚?”魯班回答道:“顏回是個聰明人,他一看到天鷄壺就能知道里面有多少酒。”于是,成語“天鷄壺”就用來形容聰明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真是個天鷄壺,數學題都能秒解。
2. 她是我們班的天鷄壺,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天鷄壺”的形狀像雞一樣,而雞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勇猛和聰明,因此“天鷄壺”成語可以理解為非常聰明的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才高八斗”、“智勇雙全”等,來擴展對于聰明才智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的天鷄壺,每次數學考試都能得滿分。
2. 初中生:她真是個天鷄壺,每次語文課都能答出老師提問的問題。
3. 高中生:他的智商真高,簡直是個天鷄壺,解題速度超快。
4. 大學生:他是個天鷄壺,不僅學術成績優秀,還有豐富的實踐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