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盤
基本解釋
(1).盤內放置碎冰,上面擺列藕菱瓜果等食品,叫做冰盤。夏季用以解渴消暑。 唐 韓愈 《李花》詩之一:“冰盤夏薦碧實脆,斥去不御慚其花。” 明 何大復 《苦熱行》之一:“美人冰盤薦朱李,道上行人多渴死。” 清 孫枝蔚 《古別離》詩:“別君六月中,冰盤浸碧藕。”
(2).指大的瓷盤。 宋 王安石 《書任村馬鋪》詩:“冰盤鱠美客自知,起看白水還東馳。”《儒林外史》第十五回:“ 馬二先生 舉眼一看,樓中間掛著一張匹紙,上寫冰盤大的二十八個大字。”《天雨花》第九回:“內堂小酌送來臨,煖鍋一坐冰盤四,三人入位坐安身。”
(3).喻指月亮。 宋 高觀國 《齊天樂·中秋夜懷梅溪》詞:“晚云知有關山念,澄霄卷開清霽。素景中分,冰盤正溢,何啻嬋娟千里。危欄靜倚。” 明 屠隆 《綵毫記·祖餞都門》:“羨你學克武庫,才鬱虹梁,志潔冰盤,一任浮云舒卷。”《紅樓夢》第四八回:“ 香菱 聽了,便拿了詩找 黛玉 , 黛玉 看時,只見寫道:‘翡翠樓邊懸玉鏡,珍珠簾外掛冰盤。’”
冰槃:大的瓷盤。 宋 蘇軾 《二月十九日攜白酒鱸魚過詹使君食槐葉冷淘》詩:“青浮卵盌槐芽餅,紅點冰槃藿葉魚。”
成語(Idiom):冰盤
發音(Pronunciation):bīng p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冰面上的盤子,比喻虛有其表、不牢固的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冰盤是指在冰面上的盤子,它只是暫時的,一旦冰面融化,盤子就會消失。因此,成語“冰盤”比喻的是表面看起來很美好的事物,實際上并不牢固,很容易破裂或失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些虛假的或不可靠的東西,例如虛偽的友誼、空洞的承諾、不可靠的計劃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韓信在楚漢戰爭中被曹參派去刺殺項羽的情節。韓信事先與曹參商量好,會合地點是在冰面上的盤子上。曹參給韓信寫了一封密信,密信上說:“我將在冰面上放置一個盤子,你來此地,我們再商量行動計劃。”然而,曹參并沒有真的在冰面上放置一個盤子,而是用這個密信測試韓信是否可靠。韓信看到密信后,沒有遲疑,立刻前往約定地點,結果被曹參看中,成為了刺殺項羽的重要人選。由此衍生出了成語“冰盤”,用來形容不可靠的事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冰盤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承諾就像冰盤一樣,一點點陽光就能讓它破裂。
2. 這個計劃太冒險了,完全是建立在冰盤之上。
3. 不要輕易相信他的話,他的友誼就像冰盤一樣不可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冰盤的形象和不可靠的事物聯系起來,例如薄冰上的盤子容易破裂,就像不可靠的事物一樣容易失去。可以通過這個形象來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虛假和不可靠有關的成語,例如“紙醉金迷”、“畫餅充饑”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承諾就像冰盤一樣,一碰就會破裂。
2. 初中生:這個計劃太冒險了,完全是建立在冰盤之上,不可靠。
3. 高中生:不要輕易相信他的話,他的友誼就像冰盤一樣,不可靠易失去。
4. 大學生:在商業合作中,要慎重選擇合作伙伴,避免與冰盤一樣的不可靠事物打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