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踐
基本解釋
猶忝居。 唐 李嶠 《讓地官尚書表》:“ 秦 冠 漢 綬,叨踐名級。”
成語(Idiom):叨踐(dāo jiàn)
發(fā)音(Pronunciation):dāo j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言語低下、卑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叨踐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言語低下、卑鄙。這個成語的含義源于古代的一種行為,古人認為人的言語應該高尚、正直,而低劣、卑鄙的言語則被視為不可取的品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叨踐一詞常用于貶義,用來形容言辭卑劣、言行不端的人。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言語惡劣、卑鄙,或者形容某人的行為不光彩、不道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叨踐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滑稽列傳》中,記載了一個叫史鴻的人。史鴻是一個言談舉止非常低劣、卑鄙的人,他的言辭常常令人厭惡。因為他的行為,他被人們稱為“叨踐”,這個成語也因此而流傳下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叨踐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辭叨踐,沒有一句實話。
2. 這個人的行為叨踐,不值得信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叨踐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說話時,口中叨叨咕咕,言辭卑劣,這樣就可以記住叨踐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叨踐這個成語,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道德觀念和言語文化。同時,還可以學習其他與言辭有關的成語,如“口是心非”、“言不由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說的話叨踐,沒有一個字是真的。
2. 初中生:他的言辭叨踐,完全沒有道義可言。
3. 高中生:這篇文章的觀點叨踐,缺乏邏輯性和客觀性。
4. 大學生:他的言辭叨踐,完全不符合學術規(guī)范和道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