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貞
基本解釋
靜而正。語本《易·坤》:“安貞吉……《彖》曰:安貞之吉,應地無疆。” 漢 蔡邕 《上封事陳政要七事》:“坤為地道,《易》稱安貞,陰氣憤盛,則當靜反動。” 唐 楊炯 《盂蘭盆賦》:“上寥廓兮法天,下安貞兮象地。”
成語(Idiom):安貞(ān zhēn)
發(fā)音(Pronunciation):ān zh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安定和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安貞是指社會安定,沒有戰(zhàn)亂和內(nèi)亂的狀態(tài)。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于形容社會或家庭的安定和平。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十三年》中有一則故事,當時晉國國君僖公被迫放棄了自己的貴妃,但仍然念念不忘,于是他派人去找她。貴妃聽說國君要來找她,非常害怕,于是她在門上掛了一盞燈,表示她正在安靜地守候。僖公看到燈光后,便知道她安然無恙,心里非常安定。后來,人們就用“安貞”來形容安定和平的狀態(tài)。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社會的安貞是人民的幸福所在。
2. 家庭的安貞是每個人的心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安貞”與“安靜”相聯(lián)想,因為安靜的環(huán)境常常是安定和平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社會安定和平有關(guān)的成語,如“太平盛世”、“國泰民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我的家庭一直都能夠安貞下去。
2. 初中生:我們要為實現(xiàn)社會的安貞而努力奮斗。
3. 高中生:只有國家的安貞才能為人民帶來真正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