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舌
成語(Idiom):喉舌
發音(Pronunciation):hóu s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發表言論、傳達信息的媒介或代言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喉舌指的是喉嚨和舌頭,是人體發聲和表達的重要器官。引申為代表某一群體或機構發表言論、傳達信息的媒介或代言人。喉舌的作用是傳遞信息,代表群體發聲,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影響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充當某個組織、團體、機構的代表,或者具有發表言論、傳達信息的能力和權威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喉舌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是描述項羽的一段話:“項羽使人齊王使人,喉舌之言,天下莫敢不聽。”這段話意思是項羽派遣使者向各地諸侯傳達他的意愿,他的喉舌的話語具有極高的權威,天下沒有人敢不聽從。從此,喉舌一詞開始被用來形容代表權威,傳達信息的媒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喉舌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這個組織的喉舌,負責向外界傳達我們的立場和觀點。
2. 這位演講者以其嫻熟的口才和深厚的學識成為了喉舌的代表人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喉舌”與發聲的喉嚨和舌頭聯系起來,形成形象聯想。想象自己的喉嚨和舌頭變成了媒體的形象,代表著一定的權威和影響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的傳媒機構和媒體發展的歷史,了解不同時期的媒體形式和傳播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班級的喉舌,她會把我們的想法和需求傳達給學校。
2. 初中生:學生會主席是同學們的喉舌,他代表我們向學校反映問題和提出建議。
3. 高中生:媒體是社會的喉舌,通過報道和評論傳遞各種信息和觀點。
4. 大學生:校園廣播站是學生的喉舌,通過廣播節目傳達學生們的聲音和活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