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裘
基本解釋
華美貴重的皮衣。《文選·曹植<七啟>》:“冠皮弁,被文裘。” 李善 注:“文裘,文狐之裘也。” 李周翰 注:“文裘,鹿裘也。”《晉書·束晳傳》:“恥布衣以肆志,寧文裘而拖繡。” 明 何景明 《七述》:“爾其襲白縠,服文裘,陋黑貂而不御,輕狐白之莫儔。”
成語(Idiom):文裘
發音(Pronunciation):wén qi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文質彬彬的外表和高尚的品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文裘”由“文”和“裘”兩個字組成。其中,“文”指文雅、有教養;“裘”指皮衣,引申為外表。因此,“文裘”形容一個人外表端莊文雅,內在修養高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來形容人的儀表端莊、文雅有教養,也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內外兼修、品德高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文裘”源于《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文裘彝器,不可以暴露,不可以久藏。”意思是文雅的衣裳和禮器,不可暴露在外,也不能長時間藏匿起來。后來,人們將“文裘”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儀表端莊、文雅有教養的外表和高尚的品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穿著一身文裘,舉止得體,給人一種很好的印象。
2. 這個年輕人不僅相貌端莊,而且言談舉止都很文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通過聯想記憶,將“文裘”形象化地理解為一件端莊、文雅的衣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更多與儀表端莊、文雅有教養相關的成語,如“舉止端莊”、“一表人才”等。
2. 了解中國古代文人士大夫的裝束和儀表規范,以及他們的修養和禮儀。
3. 閱讀相關的古代文學作品,如《紅樓夢》、《西游記》等,了解其中人物的儀表和品行。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我們班上的班長舉止很文裘,每次都能給我們樹立一個好榜樣。
2. 初中生:我喜歡看古裝劇,里面的女主角總是穿著華麗的文裘,很有氣質。
3. 高中生:他雖然年紀輕輕,但舉止很有修養,給人一種文裘的感覺。
4. 大學生:在大學里,我們應該注重自己的儀表和品行,做一個文裘的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