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
基本解釋
◎ 安居 ānjū
[settle down] 安穩地生活;定居
反義詞
詳細解釋
(1).安靜、安定地生活。《孟子·滕文公下》:“ 公孫衍 、 張儀 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漢 焦贛 《易林·蒙之巽》:“患解憂除,皇毋相於,與喜俱來,使我安居。” 唐 杜甫 《惜別送劉仆射判官》詩:“ 梁公 富貴於身疏,號令明白人安居。”《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 荊公 想, 江寧 乃 金陵 古蹟之地,六朝帝王之都,江山秀麗,人物繁華,足可安居,甚是得意。” 明 劉基 《銜泥燕》詩:“借爾華屋好安居,年年壘巢生爾雛。”
(2).謂居住。
(3).猶安處。《云笈七籤》卷六十:“譬於器中安物,物假器而居之,畏器之破壞,物乃不得安居。”
(4).安逸。《逸周書·柔武》:“五曰盤游安居,枝葉維落。”
(5).佛教語。又稱坐夏或坐臘。僧徒每年在雨季三個月內不外出,靜心坐禪修學。安居的日期,因各地氣候不同,亦不一。 晉 法顯 《佛國記》:“安居后一月,諸希福之家勸化供養僧。” 南朝 宋 謝靈運 《山居賦》:“安居二時,冬夏三月,遠僧有來,近眾無闕,法鼓朗嚮,頌偈清發。”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睹貨邏國故地》:“而諸僧徒以十二月十六日入安居,三月十五日解安居,斯乃據其多雨,亦是設教隨時也。”
成語(Idiom):安居
發音(Pronunciation):ān j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安定地居住或安居樂業,生活安寧穩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安居是由“安”和“居”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安”表示安定、平穩,“居”表示居住、生活。安居的含義是指人們居住在一個穩定、安寧的環境中,過著安定、舒適的生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安居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人們的生活狀態或居住環境。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家中過著安逸、舒適的生活,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社區或城市的居住環境良好、安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安居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周易·乾卦》中,其中有一句話:“大人虎變,未占有孚。”這句話的意思是“大人像老虎一樣發生變化,但沒有安居的誠信。”這里的安居指的是安定、穩定的居住環境,引申為人們安定的生活態度和誠信的品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安居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終于實現了安居樂業的夢想。
2. 這個小區的環境優美,非常適合安居。
3. 只有在安居的環境中,人們才能擁有安定的心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安居”與“安逸”相連,兩個詞語的發音相似,含義也有些相似,都指向一個人過著舒適、安定的生活。可以通過這種聯系來記憶安居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安居相關的成語,如“安居樂業”、“安居無慮”等,以擴展對安居的理解和應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未來能安居在一個美麗的城市。
2. 初中生:只有努力學習,才能將來安居樂業。
3. 高中生:在家人的陪伴下,我感到非常安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