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建瓴高屋
發音(Pronunciation):jiàn líng gāo w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建筑物的結構牢固高大,比喻基礎扎實,能夠穩定發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建瓴,古代建筑中用于固定瓦片的木瓦托子;高屋,高大的房屋。成語“建瓴高屋”形容房屋建筑結實高大,比喻事物的基礎扎實,能夠穩定發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事物的基礎穩固,發展有力。可以用來形容企業、組織或個人的發展基礎牢固,能夠穩定發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建瓴高屋”出自《史記·李斯列傳》。李斯在秦朝擔任丞相期間,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修筑城墻、開鑿河渠、修建宮殿等。他在修建宮殿時,借鑒了古代建筑中的建瓴托子,使得宮殿結構牢固高大,因此有了“建瓴高屋”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主語為“建瓴高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企業的管理制度建瓴高屋,發展勢頭很好。
2. 他的學術研究建瓴高屋,深受同行的贊賞。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成語“建瓴高屋”。可以想象建筑物的基礎是由木瓦托子固定的,而高屋則是高大的房屋,這樣可以形象地理解和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如“基石”、“根基深厚”等,來擴展對于基礎穩固、發展有力的概念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學習基礎扎實,我相信我能夠建瓴高屋。
2. 初中生:學習是建立在扎實基礎上的,只有建瓴高屋才能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我要通過不斷努力,打下堅實的基礎,建瓴高屋,迎接未來的挑戰。
4. 大學生:大學期間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為將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建瓴高屋。
5. 成年人:事業的發展需要有穩固的基礎,只有建瓴高屋,才能取得長期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