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糲
成語(Idiom):粗糲
發音(Pronunciation):cū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粗糙、粗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物品粗糙、粗劣,沒有細膩的工藝和精致的品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工藝粗糙、品質低劣的物品,也可用于形容人的言行舉止粗魯、不文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記載了一個故事。春秋時期,魯國有個名叫主父列的人,他的家里非常貧窮,連一張好床都沒有。有一天,他聽說齊國的國君公子糾要來訪,非常憂慮。他的妻子看到他的煩惱,心生一計,用粗劣的蒲團堆砌起來,讓主父列躺在上面假裝是床。公子糾來到主父列家時,看到這個用粗劣材料堆砌的“床”,大為憤怒,認為主父列對他不尊重,于是怒而離去。從此,“粗糲”這個成語就由此而來,形容物品粗糙、粗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件衣服做工太粗糲了,一點都不值這個價錢。
2. 這個商品質量太粗糲,根本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粗糲”這個詞語的發音,類似于“粗犁”,可以想象一個農民使用一個粗糙的犁耕地,表面不平整,土地也不好種植,因此就形成了“粗糲”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物品粗糙、粗劣的成語,如“粗制濫造”、“粗制簡陋”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玩具做得太粗糲了,一點都不好玩。
2. 初中生:他的字寫得太粗糲了,看起來不工整。
3. 高中生:這個學生的言行舉止太粗糲了,需要改正。
4. 大學生:這個項目的設計太粗糲了,需要重新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