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謬
基本解釋
亦作“ 大繆 ”。大錯。 宋 蘇軾 《聞子由為郡僚所捃恐當去官》詩:“寧知事大繆,舉步得狼狽。”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堪輿》:“某頓足曰:‘此大繆矣!’”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助語用不字例》:“不者弗也,自古及今,斯言未變,初無疑義;乃古人有用‘不’字作語詞者,不善讀之,則以正言為反言,而於作者之旨大謬矣。”
成語(Idiom):大謬
發音(Pronunciation):dà m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大錯或巨大的錯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謬是由“大”和“謬”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大”表示巨大、重大,而“謬”表示錯誤、荒謬。大謬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或事物犯下的嚴重錯誤或非常荒謬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謬一詞通常用于批評或嘲笑某人或某事犯下的嚴重錯誤。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工作場所、學校等各種場合,用來形容那些荒謬、錯誤的行為或決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大謬的故事起源已經失傳,但這個成語的含義與使用與古代的智慧和道德價值觀有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謬的結構是“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行為真是大謬,居然相信了那個騙子的話。
2. 這個決策是大謬,根本不符合實際情況。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大謬這個成語可以通過聯想“大”表示巨大的錯誤,“謬”表示錯誤、荒謬。可以想象一個人犯下了一個非常嚴重、荒謬的錯誤,然后將這個場景與大謬成語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大謬相關的成語,如大錯特錯、大失所望等。這些成語都有著類似的含義,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大謬。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小明的答案錯得很大謬,老師都笑了。
- 初中生:他的決定實在是太大謬了,完全沒有考慮后果。
- 高中生:這個政策的實施方式非常大謬,完全不符合實際情況。
- 大學生:他的言論完全是大謬之言,沒有任何根據和邏輯。
- 成年人:這個公司的管理層犯下了一個大謬錯誤,導致了嚴重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