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悒
成語(Idiom):息悒
發音(Pronunciation):xī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心情平靜,不再憂愁或焦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息,停止;悒,憂愁。息悒即停止憂愁,心情平靜。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經歷了一段時間的痛苦或困擾后,心情逐漸平復,不再憂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詩經·秦風·蒹葭》中有“息悒以親,沾予以孝”一句,意為停止憂愁以親近父母,沾濕自己以表孝心。后來,人們將“息悒”作為一個成語,用來表達心情平靜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他終于能夠息悒下來,重新投入工作。
2. 她經歷了一段失戀的痛苦后,終于能夠息悒,重新面對生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息悒”與“心情平靜”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經歷一段困擾后,內心逐漸平靜,不再憂愁。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情緒、心情相關的成語,如“喜怒哀樂”、“心曠神怡”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學習,我終于考了好成績,心情很平靜,感覺能夠息悒了。
2. 初中生(14歲):我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家庭矛盾,但現在我盡力去理解父母的苦衷,心情逐漸平復,能夠息悒了。
3. 高中生(17歲):考試前的緊張和焦慮讓我很困擾,但是考完后,我終于能夠息悒下來,重新投入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