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害吏
基本解釋
見“ 無害都吏 ”。
成語(Idiom):無害吏
發音(Pronunciation):wú hài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官員或公務員,沒有能力也沒有野心,對人民沒有危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無害吏是由“無害”和“吏”兩個詞組成的成語。無害指的是沒有危害、沒有傷害;吏指的是官員、公務員。無害吏指的是一個官員或公務員,沒有能力也沒有野心,對人民沒有危害。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那些官僚主義嚴重的官員,他們只會按部就班,不會主動為人民服務,也不會有什么創新和改革的動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無害吏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無害吏,吾甚之。”這段文字中,昭公對一位無害吏的表現非常滿意,表示非常贊賞。后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那些官員沒有能力也沒有野心,對人民沒有危害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無害吏是由兩個詞組成的,形容詞“無害”修飾名詞“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官員真是個無害吏,不會有什么實際行動。
2. 我們需要的是有能力的官員,而不是一群無害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無害吏”這個詞語與“無能官員”進行聯想,它們的含義相似。你可以想象一個官員,沒有能力也沒有野心,對人民沒有危害,就像一個無害的人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官員或公務員相關的成語,例如“官官相護”、“官官相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這個老師就像一個無害吏,每天只是講講課,沒有什么特別的創意。
初中生:那個班長真是個無害吏,從來不會主動幫助其他同學。
高中生:政府的官員大多都是無害吏,沒有什么實際行動來改善人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