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托邦
基本解釋
[釋義]
十六世紀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莫爾所著書名的簡稱。作者在書里描寫了他所想象的實行公有制的幸福社會,并把這種社會收做“烏托邦”,意即沒有的地方。后來指不能實現的愿望、計劃等。
英文翻譯
1.Utopia
詳細解釋
◎ 烏托邦 Wūtuōbāng
[Utopia] 本是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莫爾(Thomas More)所著書名的簡稱。作者在書里描寫了他所想像的沒有階級的幸福社會,并把這種社會叫做“烏托邦”,意即沒有的地方。后來就用烏托邦指不能實現的理想
理想中最美好的國家。本為 英國 空想社會主義者 莫爾 (ThomasMore)所著書名。書里描寫了他所想象的沒有階級的幸福社會。后泛指不能實現的空想境界。 胡適 《井田辨·答廖仲愷胡漢民先生的信》:“《周禮》一書,我起初只承認他是 戰國 末年的一部大烏托邦?!?鄒韜奮 《苦悶與認識》:“倘若希望有個現成的理想的環境,那是只有到烏托邦去。”
成語(Idiom):烏托邦
發音(Pronunciation):wū tuō b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烏托邦指的是一個理想化的、不存在的完美社會或理想境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烏托邦一詞來自于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該書描繪了一個沒有貧富差距、沒有犯罪和戰爭、人人平等和和諧共處的理想社會。烏托邦這個詞后來被引申為指代任何不切實際或無法實現的理想社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烏托邦常用于討論社會政治問題、社會改革和理想社會的設想等方面。它可以用來形容一些不切實際的設想或幻想,也可以用來批評一些不切實際的社會主義理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烏托邦一詞最早出現在16世紀英國作家托馬斯·莫爾的著作《烏托邦》中。這本書描述了一個理想社會的構想,以此來批評當時的社會現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烏托邦是由“烏”和“托邦”兩個詞組成的。其中,“烏”表示黑暗、虛幻,而“托邦”則指的是理想的社會。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設想完全是一個烏托邦,根本無法實現。
2. 這個政治理論聽起來很美好,但卻是一個烏托邦。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烏托邦與“烏鴉飛過天空”聯想在一起。烏鴉是黑色的,代表著黑暗和虛幻。這樣,你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烏托邦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托馬斯·莫爾的《烏托邦》一書,了解更多關于烏托邦理論和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容。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我們的學校是一個沒有作業的烏托邦。
2. 初中生:他總是幻想著自己能夠進入一個烏托邦,沒有壓力和煩惱。
3. 高中生:烏托邦是一個美好的夢想,但在現實中很難實現。
4. 大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實現社會公平,而不是沉浸在烏托邦的幻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