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吏
成語(Idiom):邸吏
發音(Pronunciation):dǐ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貪污受賄的官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邸吏是由“邸”和“吏”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邸”指的是古代官員的住所,“吏”指的是官吏。邸吏一詞原本是指居住在官員住所的官吏,后來逐漸演變為指貪污受賄的官員。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官員貪污腐敗,行為不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邸吏一詞多用于文學作品、歷史故事等。在現實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貪污腐敗的官員,或者批評腐敗現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邸吏一詞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代的《世說新語》一書中。據說,梁武帝時期,有一位名叫陸翽的官員,他是梁武帝的近臣,負責管理宮廷事務。然而,陸翽卻利用自己的職位,貪污受賄,行為十分不法。他收受賄賂,壓榨百姓,被人們稱為“邸吏”。后來,這個詞逐漸成為指貪污受賄的官員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邸吏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官員明明是為了個人利益,卻假裝為民請命,真是個典型的邸吏。
2. 這個部門的領導貪污受賄,完全是個邸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邸吏”這個成語與貪污腐敗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強烈的印象。可以想象一個住在官員住所的官吏,利用自己的職位進行貪污受賄的行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官員的制度和官吏的職責,以及古代中國的腐敗現象和反腐斗爭的歷史。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邸吏是一個不好的官員,他們應該受到懲罰。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加強反腐斗爭,杜絕邸吏的產生。
3. 高中生:歷史上有很多邸吏,他們給國家帶來了很大的損失。
4. 大學生:邸吏一詞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腐敗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