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和
基本解釋
(1).謂自然和順之理;天地之和氣。《莊子·庚桑楚》:“故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者,唯同乎天和者為然。”《莊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視,天和將至。” 成玄英 疏:“汝形容端雅,勿為邪僻,視聽純一,勿多取境自,然和理歸至汝身。”《淮南子·俶真訓》:“含哺而游,鼓腹而熙,交被天和,食于地德。” 唐 孟郊 《蜘蛛諷》詩:“萬類皆有性,各各稟天和。”《紅樓夢》第十六回:“且父母在家,思想女兒,不能一見,倘因此成疾,亦大傷天和之事。”
(2).謂人體之元氣。《文子·下德》:“目悅五色,口肥滋味,耳淫五聲,七竅交爭,以害一性,日引邪欲,竭其天和,身且不能治,奈治天下何!” 晉 葛洪 《抱樸子·道意》:“精靈困於煩擾,榮衛消於役用。煎熬形氣,刻削天和。” 宋 蘇軾 《和寄天選長官》詩:“虛懷養天和,肯徇奔走鬧。”《封神演義》第一百回:“ 李靖 等慰之曰:‘陛下當善保天和,則臣等不勝慶幸。’” 清 顧炎武 《寄子嚴》詩:“不幸喪厥明,猶能保天和。”
(3).天氣和暖。 明 何景明 《立春日作》詩之二:“鳥鳴知天曙,冰泮知天和。”
成語(Idiom):天和
發音(Pronunciation):tiān 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天地之間和諧相處,形容世界太平、人民安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天和是一個雙音節的漢字詞語,由“天”和“和”兩個字組成。天指天空,宇宙間的自然界;和指和諧、平安。天和表示天地之間的和諧相處,也指世界太平、人民安樂。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天和一詞常用于形容社會大局安寧、人民生活幸福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國家、社會、家庭等各種層面的和諧與安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天和的故事并不多見,但它的含義源遠流長。中國古代文化中,天和是人們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統治者追求的目標。天和的概念源于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強調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天和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名詞“天”和動詞“和”的結合而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這就是天和的社會狀態。
2. 家庭和睦相處,親人關愛彼此,這是一個天和的家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天和”這個詞語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 將“天和”與“天空和諧”聯系起來,想象天空中一片和諧安寧的景象。
2. 創造一個與“天和”相關的故事,以幫助記憶這個詞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天和”這個詞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了解更多關于和諧與平安的概念。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們班同學之間天和,都是好朋友。
2. 初中生(13-15歲):希望世界能夠實現天和,人人都過上幸福安寧的生活。
3. 高中生(16-18歲):社會的發展需要有天和的基礎,才能實現長期穩定的進步。
4. 大學生(19-22歲):在大學校園里,我們要追求學術上的天和,共同進步。
5. 成年人:家庭和睦相處,是實現天和的基礎,也是人生最重要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