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并贓拿賊(bìng zāng ná zéi)
發音(Pronunciation):bìng zāng ná zé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并贓拿賊是指同時抓住犯罪嫌疑人和贓物,使其無法逃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并贓拿賊這個成語源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拿賊亦并贓,無贓則不拿賊。”意思是抓賊的同時也要抓住贓物,否則就不能算是真正抓到賊。這個成語形象地表達了在處理犯罪行為時,不僅要追捕犯罪嫌疑人,還要追回贓物,確保案件的完整性和證據的有效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并贓拿賊常用于形容公安機關等執法部門在打擊犯罪時,不僅要抓住犯罪分子,還要追回贓物,確保案件的成功偵破和犯罪嫌疑人的定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傳,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位名叫趙勝的將軍。趙勝在戰斗中抓住了一個賊,但當時并沒有找到贓物。趙勝認為只有抓住賊和追回贓物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于是他繼續搜索,最終找到了贓物,成為了并贓拿賊的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賓狀(并贓拿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公安局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時,始終堅持并贓拿賊的原則。
2. 只有并贓拿賊,才能確保犯罪嫌疑人的定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是一位勇敢的警察,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時,不僅要抓住他,還要追回他偷的贓物,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了解中國的成語和文化,可以學習其他與犯罪、公安機關相關的成語,如“抓賊捉贓”、“盜亦有道”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警察叔叔并贓拿賊,保護了我們的安全。
2. 初中生:我們應該向那些并贓拿賊的警察學習,為社會做出貢獻。
3. 高中生:并贓拿賊是打擊犯罪的基本原則,確保了正義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