惕惕
成語(Idiom):惕惕
發音(Pronunciation):tì t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警惕、小心、謹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惕惕是一個形容詞,意為警惕、小心、謹慎。形容一個人對周圍的事物非常警覺,不敢掉以輕心,時刻保持警惕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惕惕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危險、困難或未知情況時的態度和行為。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對他人的言行舉止持謹慎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惕惕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莊子·逍遙游》中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莊子與他的弟子在一片草地上散步,莊子輕松自在地行走,而他的弟子卻小心翼翼,生怕踩到草地上的蟲子。莊子對弟子說:“你過于惕惕,這樣會使你的步伐變得不自然。你應該像我一樣,自然而然地行走。”從此,人們用“惕惕”來形容過于謹慎、小心翼翼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惕惕是一個重復結構的成語,由兩個相同的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人際交往中總是惕惕,生怕被別人利用。
2. 在陌生的環境中,我們應該保持惕惕的心態,不要掉以輕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惕惕的發音與“提提醒”進行聯想,意味著警惕、小心的提醒。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惕惕相關的成語,如“提心吊膽”、“小心翼翼”等,以加深對警惕、小心態度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考試前總是惕惕地復習,從不敢懈怠。
2. 初中生:在陌生的城市里,我感到惕惕,不敢隨便走動。
3. 高中生: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我必須保持惕惕的心態,做好充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