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眼
基本解釋
(1).佛、菩薩的異名。《無量壽經》卷上:“今日世眼,住導師之行。” 慧遠 義疏:“佛之異稱,能開世人眼,令見正道,故名世眼。”《法華經·序品》:“讚妙光菩薩,汝為世間眼。” 晉 法顯 《佛國記》:“﹝佛﹞泥洹以來,一千四百九十七年,世間眼滅,眾生長悲。”
(2).世俗的眼光;常人的眼光。 五代 齊己 《石竹花》詩:“常嗟世眼無真鑒,卻被丹青苦相陷。” 明 王鏊 《震澤長語·象緯》:“今以世眼觀之,日入則天晦,日出則天明,似天以日為光也。” 清 趙翼 《陽朔山》詩:“胡為世眼無定準,憎者詆諆愛者羨。”
成語(Idiom):世眼(shì yǎn)
發音(Pronunciation):shì y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世界上的眼睛,比喻人們對世界的觀察和看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世眼是由“世”和“眼”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世”表示世界、人世間,“眼”表示眼睛。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人們對世界的觀察和看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人們對社會現象、國際形勢以及時事問題的觀察和判斷。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的眼光獨到、見識廣博。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王莽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王莽曾經自稱“天下之公”,他的侄子王邑對此深感不滿,遂寫信給王莽,稱他“以世眼視天下”。這個故事中的“世眼”一詞,就是由此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結構為“世眼”,沒有其他組成部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世眼很獨到,對國際形勢非常了解。
2. 這個學者的世眼獨特,他的觀點常常引人深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世眼”這個詞語的發音,將其與“世界的眼睛”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其基本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世界觀察、觀點判斷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洞若觀火”、“目光短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讀書,可以通過閱讀開闊自己的世眼。
2. 初中生:老師經常教導我們要保持積極的世眼,看待問題要全面。
3. 高中生:在互聯網時代,我們需要具備批判性的世眼,辨別真假信息。
4. 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拓寬我們的世眼,增長見識。
5. 成年人:在職場中,要有敏銳的世眼,抓住機遇。
希望這份學習指南能幫助你全面了解和學習“世眼”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