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飾
基本解釋
(1).工巧裝飾。 漢 王符 《潛夫論·務(wù)本》:“百工者,以致用為本,以巧飾為末。”
(2).詐偽粉飾。《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贊》:“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 晉 杜預(yù) 《上黜陟課法略》:“法令滋章,巧飾彌多。”
成語(Idiom):巧飾(qiǎo shì)
發(fā)音(Pronunciation):qiǎo s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虛偽地掩飾真實情況,用巧妙的手法裝點或修飾事物。
詳細(xì)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巧飾是由“巧”和“飾”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巧指巧妙、靈巧,飾指修飾、裝點。巧飾的基本含義是指虛偽地掩飾真實情況,用巧妙的手法裝點或修飾事物。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們?yōu)榱搜谏w真相或美化事物而采取的虛偽手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巧飾常常用于批評或警示他人虛偽掩飾的行為。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巧飾來描述某些人為了給自己的形象增光添彩而不擇手段的行為,也可以用來批評虛偽的社交禮儀或虛偽的言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巧飾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莊子·秋水》一章。故事講述了一個叫龐涓的人,他曾經(jīng)被朝廷任命為官員,但他卻以巧妙的手法來掩蓋自己的無能和懶惰,表面上看起來非常能干,實際上卻什么事情都不做。這個故事通過龐涓的巧妙偽裝,揭示了虛偽的本質(zhì)和虛偽行為的危害。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巧飾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巧”是形容詞,表示巧妙、靈巧;“飾”是動詞,表示裝點、修飾。兩個字的結(jié)合形成了一個整體的意義,表示虛偽地掩飾真實情況。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常常巧飾自己的言行,讓人難以看清他真正的意圖。
2. 這個政府只會巧飾經(jīng)濟(jì)數(shù)據(jù),卻無法解決人民實際的困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巧飾與虛偽的行為聯(lián)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用巧妙的手法裝點自己,但其實內(nèi)心卻是虛偽的,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虛偽行為相關(guān)的成語,例如虛與委蛇、偽善、偽裝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辨別虛偽的行為。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她巧飾自己的成績,讓老師以為她很用功。
2. 初中生:他巧飾自己的外貌,讓同學(xué)們覺得他很有魅力。
3. 高中生:他巧飾自己的家庭背景,讓人們誤以為他來自一個富裕的家庭。
4. 大學(xué)生:這個政府常常巧飾國家的經(jīng)濟(jì)數(shù)據(jù),但實際上經(jīng)濟(jì)并沒有真正好轉(zh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