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婦
基本解釋
古男子名,善搏虎。《孟子·盡心下》:“ 晉 人有 馮婦 者,善搏虎,卒為善士。則之野,有眾逐虎。虎負嵎,莫之敢攖。望見 馮婦 ,趨而迎之; 馮婦 攘臂下車。眾皆悅之,其為士者笑之。” 趙岐 注:“其士之黨笑其不知止也。” 宋 王安石 《虎圖》詩:“山墻野壁黃昏后, 馮婦 遙看亦下車。”后用以指重操舊業的人。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某乙》:“邑西某乙,故梁上君子也。其妻深以為懼,屢勸止之;乙遂翻然自改。居二三年,貧窶不能自堪,思欲一作 馮婦 而后已。” 郭沫若 《創造十年》二:“我們勸他回東大去繼續學業,他起初很遲疑,以為再當 馮婦 是可恥的事。”
成語(Idiom):馮婦
發音(Pronunciation):fēng f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過于貧窮,連自己的衣食都無法滿足的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馮婦是一個古代的姓氏,這里指的是一個姓馮的婦女。成語“馮婦”用來形容一個人生活極度貧困,無力滿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求,處于赤貧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生活非常貧困,無法滿足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區或社會群體的貧困狀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馮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書·王莽傳》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王莽時期有一位姓馮的婦女,她的丈夫去世后,家境一落千丈,生活極度貧困。馮婦為了維持生計,只能靠賣柴為生。后來,她被人問到自己的境況時,她回答說:“我姓馮,嫁給這個家庭后,就一直處于赤貧的狀態。”這段故事后來被人們引用,成為了成語“馮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馮”和“婦”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家境貧寒,過著馮婦一般的生活。
2. 這個地區的居民大多生活在馮婦的境況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馮婦”與貧困的形象聯系在一起。想象一個姓馮的婦女,生活貧困,無法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貧困和社會問題的成語,如“窮途末路”、“衣食無憂”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家境很差,過著馮婦一樣的生活。
2. 初中生:這個地區的人大多生活在馮婦的境況下,他們急需幫助。
3. 高中生:在這個發達的城市里,還有很多人生活如馮婦,我們應該關注社會的貧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