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明察秋毫
發音(Pronunciation):míng chá qiū há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能夠觀察到微小的事物或問題,洞察力極強。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明察秋毫是一個由“明察”和“秋毫”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明察”表示明亮而清晰地觀察,能夠看清事物的本質;“秋毫”指的是秋天鳥類眼睛上的細毛,非常微小。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能夠洞察到微小的事物或問題,具有非常敏銳的觀察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非常細致入微地觀察事物,能夠看到別人看不見或忽視的細節。它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洞察力和敏銳的觀察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明察秋毫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相傳,項羽曾經在戰場上觀察到敵軍將領韓信的秋毫,從而得知了他的真實意圖。這個故事體現了項羽的敏銳觀察力和智慧,后來逐漸演變成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明察)+賓語(秋毫)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洞察力真是明察秋毫,能夠發現別人忽視的問題。
2. 這位警察明察秋毫,一眼就發現了犯罪嫌疑人藏匿的地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明察秋毫這個成語進行聯想,想象自己是一只小鳥,擁有非常銳利的眼睛,能夠清晰地看到秋天鳥類眼睛上的細毛。這樣可以幫助記憶和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觀察力和洞察力相關的成語,如“目光如炬”、“一目了然”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看鳥,它們的眼睛上有很多秋毫,我要像它們一樣明察秋毫。
2. 初中生:老師的洞察力真是厲害,她能夠明察秋毫,發現我們的問題。
3. 高中生:作為一名領導者,必須具備明察秋毫的能力,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