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通
基本解釋
即半印。古代下級官吏所用。 漢 揚雄 《法言·孝至》:“由其德, 舜 禹 受天下不為泰;不由其德,五兩之綸、半通之銅亦泰矣。” 李軌 注:“五兩之綸半通之銅皆有秩嗇夫之印綬,印綬之微者也。”《后漢書·仲長統傳》:“身無半通青綸之命,而竊三辰龍章之服;不為編戶一伍之長,而有千室名邑之役。” 李賢 注引《十三州志》:“有秩、嗇夫,得假半章印。”參見“ 半印 ”。
成語(Idiom):半通(bàn tōng)
發音(Pronunciation):bàn t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知識、技能等不全面、不精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半通是由“半”和“通”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半意為不完全,通表示通達、通曉。半通的含義是指對某一領域的知識、技能等只掌握了一部分,不全面、不精通。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半通一詞常用于形容某人在某一領域的知識或技能不夠全面,表達對其不滿或不夠贊許的情感。可以用于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場景。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半通一詞最早出自《左傳·襄公十六年》:“半通而已,識者謂之半學。”這句話是指一個人只掌握了某一領域的一部分知識,被認為只是半學而已。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固定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讀過幾本書,但只是半通,對這個領域的知識掌握不夠全面。
2. 這個項目需要全面的專業知識,你只是半通,還需要繼續學習。
3. 他在音樂方面只是半通,還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半瓶水類似的形象進行聯想記憶。半通就像是只有半瓶水,表示只掌握了一部分知識,不夠全面。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知識掌握相關的成語,如“淵博”、“一知半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只是半通英語,還需要多多練習才能變得更好。
2. 初中生:他在數學方面只是半通,還需要加強基礎知識的學習。
3. 高中生:我對歷史只是半通,希望能夠通過深入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水平。
4. 大學生:雖然我在計算機領域只是半通,但我會繼續努力學習,爭取成為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