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揆檮昧
基本解釋
自謙之詞。謂不自量,愚昧無知。 晉 郭璞 《<爾雅>序》:“ 璞 不揆檮昧,少而習焉?!?邢昺 疏:“揆,度也。檮,謂檮杌無知之貌。昧,闇也。 郭氏 言己不度其無知闇昧,自少小而習此書焉。”
成語(Idiom):不揆檮昧 (bù kuí táomèi)
發音(Pronunciation):bù kuí táom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語行為不合適、不得體,缺乏禮貌和分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揆檮昧是由“不揆”和“檮昧”兩個詞組成的,不揆意指不考慮、不顧忌,檮昧意指無禮、輕佻。這個成語形容人的言行不合適,缺乏分寸和禮貌,常常用來批評那些言行不當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批評或警示他人的言行不當,特別是在社交場合中,提醒人們要注意自己的舉止和言辭,遵守社交禮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不揆檮昧的故事并不多見,但據說這個成語起源于古代的宮廷中。在古代宮廷中,妃嬪們要嚴格遵守禮儀,言行舉止必須得體,不可輕佻無禮。因此,不揆檮昧這個成語形容了那些在宮廷中言行不得體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長輩說話毫不揆檮昧,總是恭敬有禮。
2. 在公共場合,我們應該避免不揆檮昧的言行。
3. 這位小姐的舉止言辭都很得體,從不揆檮昧。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不揆檮昧”中的“揆”字與“規”字相似,而“檮昧”中的“檮”字與“淘”字諧音??梢酝ㄟ^將規矩與淘氣聯系起來,形成對這個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禮儀相關的成語,如“言行舉止”、“得體”等。這些成語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不揆檮昧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學會尊重老師和同學,不揆檮昧地對待他們。
2. 初中生:在社交場合中,我們應該注意言行舉止,不要表現出不揆檮昧的態度。
3. 高中生:作為學生代表,我們要在校園活動中展現出優秀的形象,不揆檮昧地代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