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杜門不出
發音(Pronunciation):dù mén bù c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長期不出門,不與外界交往,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這個成語源自《詩經·秦風·無衣》:“杜門不出,將軍何故?”意思是為什么將軍不出來,閉門不出去。后來,這個成語引申為一個人長期不出門,不與外界交往,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過于宅在家中,不愿意外出,不與他人交往。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地方或組織在某種情況下封閉不與外界接觸。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時期,當時的國君在戰爭時期經常出征,但有一個將軍卻長期不出門,不參與戰爭。國君不解,問他為什么不出門,他回答說:“戰爭不是我的事情,我只是負責守衛國門?!焙髞?,這個將軍的行為被人們拿來形容一個人長期不出門,不與外界交往的生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杜門不出的結構是“杜門”作為動詞短語,表示閉門不出,“不出”表示不出門的狀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害怕社交,一直杜門不出。
2. 這個作家宅在家中,杜門不出,專心寫作。
3. 她杜門不出已經一個星期了,是不是生病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被門關在屋里,無法出去與外界交流,就是杜門不出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社交和宅在家中相關的成語,如“閉門思過”、“閉門造車”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生病了,杜門不出,我要照顧她。
2. 初中生:放假了,我可以杜門不出,好好休息了。
3. 高中生:他因為害怕社交,一直杜門不出,導致交友圈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