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巾
成語(Idiom):披巾
發音(Pronunciation):pī j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男子不戴帽子,只披著披巾的樣子。形容懶散、不修邊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披巾是古代男子出門時常常佩戴的一種裝飾品,有時也用于遮風擋雨。然而,如果一個男子不戴帽子,只披著披巾,那就顯得懶散、不修邊幅。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不修邊幅,不注重儀表,不講究形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一般用于形容一個人不注重儀表,不修邊幅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不注意形象的人,或者形容自己的懶散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秋水》中有一則寓言故事:“披巾視之,如斯可乎?”故事講述了一個人披著披巾走在大街上,被人看到后,都覺得他的形象不好,不值得贊許。這個故事引申出成語“披巾”,用來形容一個人不修邊幅,不注重儀表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動詞為“披”,賓語為“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整天披巾走來走去,一點都不注重形象。
2. 他披巾出門,連個帽子都不戴,看起來真是不修邊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披巾”聯想為一個人只披著披巾,沒有戴帽子的樣子,形象較為懶散。通過形象聯想,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形象、儀表相關的成語,如“衣冠楚楚”、“一絲不茍”等,以豐富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披巾上學,老師說他不注重形象。
初中生:我媽媽總是囑咐我不要披巾出門,要注意儀表。
高中生:他整天披巾走來走去,一點都不注重形象,真是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