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光
基本解釋
(1).馀輝。《史記·蕭相國世家論》:“及 漢 興,依日月之末光, 何 謹守管籥,因民之疾(奉) 秦 法,順流與之更始。” 晉 陸機 《樂府詩》之十七:“愿君廣末光,照妾薄暮年。” 唐 楊炯 《中書令汾陰公薛振行狀》:“公含天地之間氣,依日月之末光,能備九德,兼資百行。” 明 張居正 《答上師相徐存齋》:“老師手扶日月,照臨寰宇,沉機密謀,相與圖議於帷幄者,不肖一人而已。既而獲被末光,濫蒙援拔,不肖亦自以為不世之遇。”
(2).比喻馀威。《北齊書·賀拔允等傳論》:“ 韓賢 等及聞義舉,競趣戎行,憑附末光,申其志力,化為公侯,固其宜矣。”
(3).微光。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冀以塵露之微,補益山海,螢燭末光,增輝日月。” 清 孔廣森 《謝人代撰詩札》:“輒復乞餘潤於懸河,分末光於鑿壁。”
末光 (mò guāng)
發音 (Pronunciation): mò guāng
基本含義 (Basic Meaning): 指太陽即將落下或剛剛升起時的微弱光亮,也用來形容事物即將結束或剛剛開始的狀態。
詳細解釋 (Detailed Explanation): “末光”一詞由兩個字組成,即“末”和“光”。其中,“末”指的是太陽即將落下或剛剛升起時的微弱光亮,“光”指的是光線。這個成語常常用來比喻事物即將結束或剛剛開始的狀態。它形象地描述了一種微弱的光亮,暗示著事物即將接近尾聲或剛剛開始,給人一種脆弱和不穩定的感覺。
使用場景 (Usage Scenarios): 成語“末光”常常用來形容一些即將結束或剛剛開始的事物。它可以用來描述日落時的微弱光亮,也可以用來比喻某個事物即將結束或剛剛開始的狀態。例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項目接近尾聲,一個人即將離開,或者一個新的計劃剛剛開始。
故事起源 (Story Origin): 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詩歌中。在古代的詩歌中,詩人常常用太陽即將落下或剛剛升起時的微弱光亮來形容某種情感或景象。后來,這個詞語演變成了一個成語,用來比喻事物即將結束或剛剛開始的狀態。
成語結構 (Structure of the Idiom): “末光”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 (Example Sentences):
1. 晚霞中的末光漸漸消失了,夜幕降臨了。
2. 這個項目已經到了末光的階段,很快就能完成了。
3. 他的離開給我們留下了一絲末光,讓我們感到無盡的惋惜。
記憶技巧 (Memory Techniques): 可以通過將“末光”聯想到太陽即將落下或剛剛升起時的微弱光亮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同時,也可以通過將“末光”聯想到事物即將結束或剛剛開始的狀態來記憶這個成語的用法。
延伸學習 (Extended Learning): 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末光”相關的成語,如“末路”,“末節”,以及“末日”。這些成語都與結束或接近結束的狀態有關,可以進一步豐富對“末光”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夕陽下的末光照亮了整個大地。
2. 初中生:這個學期已經到了末光的時候,我們要加油復習。
3. 高中生:他的離開給我留下了一絲末光,讓我感到很失落。
4. 大學生:這個項目接近末光的時候,我們需要加快進度。
5. 成年人:人生的末光往往是最美麗的,我們應該珍惜每一個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