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比
基本解釋
謂庇護壞人。比,勾結,庇護。《國語·齊語》:“於子之鄉,有不慈孝於父母,不長悌於鄉里、驕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則以告。有而不以告,謂之下比,其罪有五。” 韋昭 注:“比,阿黨也。”《鹖冠子·王鐵》:“善者不顯,命曰蔽明;見惡而隱,命曰下比。” 宋 王安石 《賀韓魏公啟》:“某久于庇賴,實預甄收,職在近臣,欲致盡規之義;世當大有,更懷下比之嫌,用自絶于高閎,非敢忘于舊德。”
成語(Idiom):下比
發音(Pronunciation):xià b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下降、減少,與“上升”相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下比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用來描述數量、程度或水平下降或減少的情況。它可以用來描述各種事物的變化或趨勢,包括數量、質量、能力、成就等。下比常常與上升相對,用來強調相對變化的方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下比可以用于各種情況和場景,例如:
1. 在經濟領域,可以用來描述經濟指標的下降,如下比增長率、下比趨勢等。
2. 在學業方面,可以用來形容學生的成績下降,如下比分數、下比排名等。
3. 在健康領域,可以用來描述身體狀況的下降,如下比體重、下比健康狀況等。
4. 在人際關系中,可以用來形容友誼或親密度的減少,如下比交往次數、下比親密程度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下比是一個常用的成語,起源于古代漢語。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和文學作品中,如《論語》、《紅樓夢》等。成語的起源可能與古代人們對事物變化的觀察和總結有關,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于上升和下降的關注和重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下比是由“下”和“比”兩個字組成的形容詞短語,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月的銷售額下比上個月減少了20%。
2. 他的學習成績下比上學期有所下降。
3. 這個地區的空氣質量下比去年差了很多。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下比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 將“下”和“比”兩個字分開記憶,理解“下”表示下降,而“比”表示相對比較。
2. 可以嘗試與其他成語進行對比記憶,如“上升”與“下比”相對,可以一起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下比感興趣,你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短語,如“上升”、“增長”等,以擴大你的詞匯量和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成績下比上次考試好多了!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身高下比同齡人矮了一些。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學期我的專注力下比上學期差了很多。
4. 大學生(19-22歲):他的自信心下比畢業前低了很多。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我發現最近我對閱讀的興趣下比以前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