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長
成語(Idiom):曳長
發音(Pronunciation):yè ch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拖著長尾巴走,形容行動遲緩、拖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曳長是由“曳”和“長”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曳長的字面意思是拖著長尾巴走,比喻行動遲緩、拖拉,不積極主動。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做事情缺乏效率,不思進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曳長這個成語常用于貶義的語境中,用來形容某人的行動遲緩、拖拉。可以用在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形容某人不積極主動,缺乏進取心,對待事情漫不經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曳長的來源,最早見于《后漢書·陳蕃傳》,其中陳蕃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官員。陳蕃在任職期間,行動遲緩,拖延不決。有一次,他在朝廷上拖延了時間,結果被皇帝發現了。皇帝對他說:“你行事曳長,不思進取。”從此以后,“曳長”成為了一個用來形容拖延、不積極主動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做事總是曳長拖拉,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完成。
2. 這個項目已經延期很久了,他們一直曳長不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曳長”與拖著長長的尾巴的形象聯系起來,形象地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可以學習其他與拖延、不積極相關的成語,例如:“拖泥帶水”、“無病呻吟”等。
2. 可以了解陳蕃的故事背景,了解他為什么行事遲緩,從中體會到做事要積極主動的重要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們曳長走路,一點兒都不快。
初中生:他們曳長拖拉,導致項目延期。
高中生:他的行事風格總是曳長不決,缺乏進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