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志
基本解釋
舊時紀傳體史書中用以綜述音樂發展沿革、典章制度的篇章。《史記》有《樂書》,《晉書》、《宋書》、《南齊書》等有《樂志》,《隋書》、《舊唐書》有《音樂志》,《漢書》、《新唐書》、《元史》則與禮合併為《禮樂志》。
愉悅心志。《戰國策·趙策二》:“昔 舜 舞 有苗 ,而 禹 袒入 裸國 ,非以養欲而樂志也,欲以論德而要功也。” 晉 潘尼 《安石榴賦》:“華實并麗,滋味亦殊,可以樂志,可以充虛。”
成語(Idiom):樂志
發音(Pronunciation):lè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樂觀向前的心志,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樂志是由“樂”和“志”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表示一個人心情愉快,積極向上,有堅定的信念和遠大的志向。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并以此為動力不斷努力奮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樂志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在逆境中保持樂觀和積極向上的心態。它可以用于鼓勵他人堅持不懈,勇往直前;也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自己在困難面前不氣餒,不放棄,積極面對挑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樂志一詞最早出自《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相傳,孟子曾經說過:“夫志者,人之所以為貴者也。若夫樂志樂道者,志之悅也。”這句話強調了一個人要有追求的目標和積極的心態。后來,這句話就演變成了成語“樂志”。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樂志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樂”和“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遭遇了很多困難,但一直保持樂志,堅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2. 在面對失敗和挫折時,我們應該保持樂志,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戰勝困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仍然保持著樂觀的心態,堅定地追求自己的目標和夢想。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樂志相關的成語,如樂觀向上、志存高遠等,以豐富對積極樂觀心態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在學習上保持樂志,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績。
2. 初中生:即使遇到困難,我也要保持樂志,相信自己能夠克服一切。
3. 高中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要保持樂志,不斷努力,爭取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在就業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我要保持樂志,積極面對挑戰,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